如何真正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3 posters
如何真正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已经进入各行各业。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教学中,对教学工作起到了辅助作用。但我们的课堂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事例还存在着为了整合而整合、实际操作中有错误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真正让信息技术与课程实现深层次整合、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呢?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完美整合,要努力做好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结构三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 学科课程 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也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从此概念,我们可看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开辟出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如今,我们的课堂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是:
首先,为了整合而整合
而如今,我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是为了整合而整合。把信息技术神化、把整合看作时尚,堂堂课、样样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没能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整合的客观必要,只是将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反映在教学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弱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其次,实际操作中的错误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加之历来受以教为主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至今仍停留在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认识不够,因此,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整合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的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方式,这就把整合的落脚点放在了信息技术的展示和学习上,而不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当中以辅助学习。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就会想当然地把整合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认为只要是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或是使用了课件就是在进行整合。其实,这样的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并没用做到真正的整合,和传统教学相比,只是多运用了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说是搞了个“花架子”,并没有体现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真正内涵。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真正让信息技术与课程实现深层次整合、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呢?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完美整合,要努力做好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结构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教学环境
学校要对软、硬件重视,硬件方面除了继续增大投入进一步完善之外,还要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注重效益、增加产出投入比。软件方面首先要重视各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其次是科学全面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估,不是一定要加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而是要看相应的课堂环节是否适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学方式
不同学科要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都需要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因而需要遵循共同的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相应的学科创造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的整合模式与整合方法来。并从多角度上转变教学理念:
1、要整合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获取与该课程相关的大量信息的同时培养其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提高信息素养(有效利用信息设备获取、处理、利用信息和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2、转变教学过程,突破“班级授课制”局限,延伸课堂空间,让学生自己操作信息设备终端,相对自主地安排学习进程,使其在好奇心的支配***验学习的快乐。
3、以人为本对教师开展提高信息素养的培训,整合教师队伍,发挥团队精神、分工协作,以课题组的形式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4、不能一味追求技术的奢华和时髦,追求的永远都应是教学效果。坚持的原则是:
(1)明确以课程为本的信息技术整合目标,坚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
(2)围绕教学目标决定是否采用、采用多少、如何采用信息技术,以提高教学质量,在追求课程“效果”的同时兼顾“效益”;
(3)不应限于教师使用;
(4)在选择或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与学活动时,应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
(5)处理好技术活动与其他学习活动之间、虚拟交流与真实的社会交往之间的关系。
5、认真权衡学生主动与教师主动、直接体验与间接知识、问题驱动与系统学习、教师与信息技术、多媒体与文字模型、情景学习与抽象思维、全球交流共享与个体思维训练、知识客观性与社会建构这些方面的平衡。
6、采取防范、教育加引导的措施以确保网络的安全。
第三、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 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这正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教学结构变革的主要标志是师生关系与师生地位作用的改变),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可见,整合的最终目的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创新人才),其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当然也要重视各学科课程的差异,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遵循“学教并重”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实现深层次整合,就要思想上有所觉,行动上有所动,教学结构有了较大的调整,才能带来教育方式的彻底变革,这样的整合才是切实有效的,否则只是伤及皮毛而未动筋骨。
作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深远。积极跟进外来精华,努力探索适合自己教情的整合方法,从而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 学科课程 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也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从此概念,我们可看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开辟出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如今,我们的课堂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是:
首先,为了整合而整合
而如今,我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是为了整合而整合。把信息技术神化、把整合看作时尚,堂堂课、样样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没能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整合的客观必要,只是将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反映在教学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弱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其次,实际操作中的错误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加之历来受以教为主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至今仍停留在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认识不够,因此,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整合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的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方式,这就把整合的落脚点放在了信息技术的展示和学习上,而不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当中以辅助学习。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就会想当然地把整合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认为只要是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或是使用了课件就是在进行整合。其实,这样的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并没用做到真正的整合,和传统教学相比,只是多运用了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说是搞了个“花架子”,并没有体现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真正内涵。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真正让信息技术与课程实现深层次整合、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呢?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完美整合,要努力做好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结构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教学环境
学校要对软、硬件重视,硬件方面除了继续增大投入进一步完善之外,还要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注重效益、增加产出投入比。软件方面首先要重视各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其次是科学全面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估,不是一定要加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而是要看相应的课堂环节是否适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学方式
不同学科要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都需要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因而需要遵循共同的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相应的学科创造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的整合模式与整合方法来。并从多角度上转变教学理念:
1、要整合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获取与该课程相关的大量信息的同时培养其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提高信息素养(有效利用信息设备获取、处理、利用信息和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2、转变教学过程,突破“班级授课制”局限,延伸课堂空间,让学生自己操作信息设备终端,相对自主地安排学习进程,使其在好奇心的支配***验学习的快乐。
3、以人为本对教师开展提高信息素养的培训,整合教师队伍,发挥团队精神、分工协作,以课题组的形式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4、不能一味追求技术的奢华和时髦,追求的永远都应是教学效果。坚持的原则是:
(1)明确以课程为本的信息技术整合目标,坚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
(2)围绕教学目标决定是否采用、采用多少、如何采用信息技术,以提高教学质量,在追求课程“效果”的同时兼顾“效益”;
(3)不应限于教师使用;
(4)在选择或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与学活动时,应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
(5)处理好技术活动与其他学习活动之间、虚拟交流与真实的社会交往之间的关系。
5、认真权衡学生主动与教师主动、直接体验与间接知识、问题驱动与系统学习、教师与信息技术、多媒体与文字模型、情景学习与抽象思维、全球交流共享与个体思维训练、知识客观性与社会建构这些方面的平衡。
6、采取防范、教育加引导的措施以确保网络的安全。
第三、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 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这正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教学结构变革的主要标志是师生关系与师生地位作用的改变),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可见,整合的最终目的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创新人才),其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当然也要重视各学科课程的差异,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遵循“学教并重”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实现深层次整合,就要思想上有所觉,行动上有所动,教学结构有了较大的调整,才能带来教育方式的彻底变革,这样的整合才是切实有效的,否则只是伤及皮毛而未动筋骨。
作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深远。积极跟进外来精华,努力探索适合自己教情的整合方法,从而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maomao112- 帖子数 : 50
注册日期 : 14-05-08
回复: 如何真正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我国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建构主义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建构主义的“出头之日”,就没有今天的广泛影响,它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回复: 如何真正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fulong- 帖子数 : 59
注册日期 : 14-05-09
回复: 如何真正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常规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往往要为一节课制作一个课件,课件使用的灵活性不大,而且在实施教学前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其实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我们从1999年起就尝试利用这些功能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低年级利用智能ABC打字,中年级利用Excel来进行数学数据分析、利用图表工具学习制作统计图表,高年级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学验算、利用画图工具来学习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均是充分挖掘了计算机中现有的工具进行学科教学。这样,既达到了学习、应用技术的目的,又较好地促进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环保中的数学问题》的教学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以往教学这部分内容往往把重点放在统计图表的认识和绘制上。结果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去画图制表,却对统计图表的意义和如何利用这些图表获得有效信息研究得较少。而后者恰是统计知识教学的主要目标。利用计算机中的图表工具,只要输入相应的数据,计算机在几秒钟之内便自动产生统计图,而且可以根据需要产生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这样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对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推断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实践表明,学生通过整合教学,既达到了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分析与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的数学学科教学目标;又达到了学会用图表工具制作统计图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还培养了良好的环保意识,激发了使用计算机的兴趣。短短40分钟,完成了原来至少要2节课完成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maomao112- 帖子数 : 50
注册日期 : 14-05-08
回复: 如何真正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计算机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利用这一功能可以让学生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在大量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信息加工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例如:低年级可利用计算机画图配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中年级通过上网查找、下载资料,利用Word制作出学习汇报材料;高年级可通过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制作网站。《衣、食、住、行五十年》一课的教学就充分利用了计算机信息加工这一功能。课前教师制作了一个专门介绍新中国五十年来巨大变化的主页,里面有许多资料、图片和数据。学生可自由选择其中感兴趣的主题和相应的资料来研究,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研究报告。在这节课里,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中收集相关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然后根据学习目标进行信息筛选,并对选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再进行组合和再创造,最终得到学习成果。有的学生还把学习成果制作成网页的形式。在这里,计算机一方面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信息工具”的角色,促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以“出版工具”的角色出现,帮助他们整理知识,综合应用所学的语文写作、美术绘画和颀赏等多项知识完成研究报告,使知识内化并激活。
maomao112- 帖子数 : 50
注册日期 : 14-05-08
回复: 如何真正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在认知领域中,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用IE信息浏览和检索、收发E-mail等技术,Word编辑排版、FrontPage网页制作、COOL3D动画制作和Photoshop图像处理等技术,语言文字组织能力,数据处理和版面设计、美化等知识;在人际交往领域中,学会尊重、倾听、说服、交流和沟通;在情感态度领域中,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了学习自信心。可以说,这是对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的一次大检阅。
maomao112- 帖子数 : 50
注册日期 : 14-05-08
回复: 如何真正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特别是因特网的优势。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进行信息技术教学额基础,数字化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因特网。作为全球最大的开放网络,它的本质是一个连接全球的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库,随着因特网向宽带、高速、多媒体方向的发展,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以更小化的应用方式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把获取信息的途径由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扩展成到因特网所覆盖的任何场所,丰富了学生的眼界,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它们来搞好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
1、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进行课堂教学,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的广播、监控、屏幕录制、屏幕回放、语音教学等操作来统一地进行管理与监控,辅助学生完成电脑软件的学习、使用要,特别是它的联机讨论、文件传输、学生机演示功能能更好地方便我们的课堂教学。2、因特网上有无穷无尽的资源,可以说是想学什么就有什么。利用因特网自学,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网络搜索答案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达到利用因特网实现终生学习和自学的能力。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进行信息技术教学额基础,数字化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因特网。作为全球最大的开放网络,它的本质是一个连接全球的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库,随着因特网向宽带、高速、多媒体方向的发展,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以更小化的应用方式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把获取信息的途径由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扩展成到因特网所覆盖的任何场所,丰富了学生的眼界,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它们来搞好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
1、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进行课堂教学,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的广播、监控、屏幕录制、屏幕回放、语音教学等操作来统一地进行管理与监控,辅助学生完成电脑软件的学习、使用要,特别是它的联机讨论、文件传输、学生机演示功能能更好地方便我们的课堂教学。2、因特网上有无穷无尽的资源,可以说是想学什么就有什么。利用因特网自学,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网络搜索答案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达到利用因特网实现终生学习和自学的能力。
回复: 如何真正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课应注重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其发现问题,科学探究的能力,特别是活动课,尽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育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可以构造便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虚拟环境。包括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网、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这是未来信息化学校的发展方向。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虚拟环境功能,呈现给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学要完成的项目。让学生进行网络探究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主动上网,搜索信息,结合访问、参观、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再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有利于本学科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提出,从根本上要求我们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我们对教育技术学科的认识,充分认识教育技术学科的“整合”作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语言运用、鉴别与判断、计算等能力等等。所以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不要仅仅局限在教室里,应该深入生活,走向社会。比如讲到硬件设备时不仅要拿实物给学生看,还要让学生到网上去查,更要到商店里去问,回来后可将结果、感想写下来,放在论坛上进行交流。再比如我们讲word、ppt等,可以先确定一个与生活相关的主题,然后让学生深入生活,走向社会,自己去收集素材,再回到课堂上来制作、整合、发布和交流。整个过程都可利用网络和论坛。
教育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可以构造便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虚拟环境。包括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网、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这是未来信息化学校的发展方向。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虚拟环境功能,呈现给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学要完成的项目。让学生进行网络探究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主动上网,搜索信息,结合访问、参观、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再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有利于本学科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提出,从根本上要求我们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我们对教育技术学科的认识,充分认识教育技术学科的“整合”作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语言运用、鉴别与判断、计算等能力等等。所以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不要仅仅局限在教室里,应该深入生活,走向社会。比如讲到硬件设备时不仅要拿实物给学生看,还要让学生到网上去查,更要到商店里去问,回来后可将结果、感想写下来,放在论坛上进行交流。再比如我们讲word、ppt等,可以先确定一个与生活相关的主题,然后让学生深入生活,走向社会,自己去收集素材,再回到课堂上来制作、整合、发布和交流。整个过程都可利用网络和论坛。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